[结 束 语]
结 束 语
一九七九年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十六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次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盛会,它将作为极其重要的一页载入我国当代文学的史册。我们这部《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暂时以这一页作为结束,不是表示一个过程的终结,而是表示一个过程的开始。因为在这次大会以后,已经和正在不断被历史的浪潮推向文学舞台的作家、评论家和诗人们,将会在广大读者的注目和关怀下,以更加绚丽多彩的笔墨,书写我国文学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宏伟历史。
这次大会是在粉碎“四人帮”三年之后,在中共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期待中举行的一次引人注目的会议。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三千二百人,其中有自“五四”运动以来就驰骋在文艺战线上的老一代文艺家,也有最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大批新人。总之,从队伍来看,这是一支包括了我国自五四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在各种环境和各个岗位上锻炼出来的富有各种经验和才干的文艺大军。当然,如同人们都知道的,这也是一支在历尽林彪、“四人帮”制造的十年动乱之后的一支“伤痕”累累的大军。但是,惟具有“伤痕”,就愈加证明这毕竟是一支战斗过来的队伍,是一支既享受过各种胜利的喜悦,也饱尝过忧患和痛苦的、开始成熟的队伍。这一情况,给我们这次大会带来了为以前的历次大会所没有的特色,也将深刻地影响到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文艺创作的面貌。
茅盾在开幕词中指出,根据中国文联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一九七八年五月召开)的决定,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建国以来文艺战线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讨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任务和计划,修改文联和各协会章程,选举文联和各协会新的领导机构。”会议在发扬民主的情况下,经过热烈的讨论和协商,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这些任务。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向大会致祝辞。祝辞指出,“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我们的文艺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成绩是显著的。他在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所谓“黑线专政”的同时,称赞了在林彪、“四人帮”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十年里,广大文艺工作者所进行的抵制和斗争,赞扬了他们在战胜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中所做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对于粉碎林彪、“四人帮”以后三年来的文艺工作,则给予了热情的肯定。这样,祝辞就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对我国整个三十年来的文艺工作,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与估计。接着,祝辞阐述了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后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提出了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重要课题。祝辞指出:“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千秋大业。”“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文艺工作者,要同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政治工作者以及其他有关同志相互合作,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同各种妨害四个现代化的思想习惯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要批判剥削阶级思想和小生产守旧狭隘心理的影响,批判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克服官僚主义,要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和人民的革命传统,培养和树立优良的道德风尚,为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样,祝辞就在阐明新时期政治与经济建设任务的过程中,很自然地阐明了文艺工作在整个革命工作中所占的重要历史位置,以及文艺工作者在新时期所应肩负的光荣使命。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但这种服务的道路是十分宽广的;在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四化建设等方面,文艺工作和其他各条战线的工作有着根本的共同性,但在具体实现这一目标时,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在这个崇高的事业中,文艺发展的天地十分广阔”;而由于它的特殊性的存在,文艺工作在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和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等方面,“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文艺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证明,文艺的主要特征和社会功能,就是建立在这种广阔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的,忽视了这一点,就可能在指导思想上陷入片面性,甚至产生错误倾向。文艺作品是借助于广泛的形象手段反映现实生活的,它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和认识的途径、方式,以及它在四化建设和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必然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迂回曲折的。事实证明,文艺作品对于整个社会都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和渗透作用;愈是尊重文艺的特征和规律,愈能发挥文艺的社会功能。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必须使自己的路子越走越宽,必须不断地提高思想和艺术素质,“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祝辞从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以令人鼓舞的语言要求文艺工作:“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有多样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艺术爱好。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们的劳动、斗争及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这样,祝辞就从理论上进一步将文艺从“四人帮”逼进的死胡同中解放了出来,使之面临一个具有无限发展前途的新天地。对于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所应走的康庄大道,祝辞还作了这样简明、透辟的表述:“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素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此外,祝辞还阐述了发展新时期文艺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以及党领导文学艺术的正确方法。鉴于过去党在领导文艺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林彪、“四人帮”对文艺事业造成的严重破坏,祝辞特别强调文艺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这一论断,同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中所反复强调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也是为粉碎“四人帮”以后的文艺界开始出现的生动活泼的局面所证明了的。总之,祝辞是一篇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件,是指导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文学艺术的行动纲领。
周扬在大会上作了题为《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报告。周扬的报告在回顾了建国后我国文学艺术所经历的历程之后,提出了它在新时期的六项主要任务:一、要积极发展各类文学艺术创作,提高思想和艺术水平;二、提倡文艺要反映当前实现四化的伟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也要鼓励以不同形式、体裁和风格描写其它各种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三、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是社会主义农村的文化活动),使社会主义文艺进一步得到普及;四、进一步积极发展各兄弟民族的文化艺术,加强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五、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文化运动的实践及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发展我们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六、加强和扩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作家、艺术家的友好往来。
大会于十一月十六日作出决议:全体代表一致拥护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大会作的祝辞,讨论并通过了周扬的报告。决议宣告:“大会号召全国文艺工作者团结起来,同心同德,用最大的努力,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高表演艺术水平,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鼓舞人民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大会在完成各项预定任务之后,于十一月十六日下午闭幕。
这次大会,是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会议实际上规划了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蓝图;蓝图虽然还不是现实,但毕竟已经显示了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光辉前景。历史是不会重复的,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有时却会出现某种相似之处。三十年前,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形成了全国文艺界空前团结的局面。而这一次代表大会,则是在取得粉碎林彪、“四人帮”的胜利之后,在中国人民处于第二次解放的欢庆气氛中举行的,同样是一次会师的大会,团结的大会,处于这种历史气氛中的我国当代文学,将把一九七九年作为一个新起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今后前进的道路上会一帆风顺。实践已经证明,无论是科学或文学事业的发展,都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尤其是在文学这个十分敏感的领域里,斗争更加复杂。但是,道路毕竟已经打通了,只要我们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继续解放思想,同各种形式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我国文学一定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和繁荣。
一九七九年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十六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次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盛会,它将作为极其重要的一页载入我国当代文学的史册。我们这部《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暂时以这一页作为结束,不是表示一个过程的终结,而是表示一个过程的开始。因为在这次大会以后,已经和正在不断被历史的浪潮推向文学舞台的作家、评论家和诗人们,将会在广大读者的注目和关怀下,以更加绚丽多彩的笔墨,书写我国文学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宏伟历史。
这次大会是在粉碎“四人帮”三年之后,在中共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期待中举行的一次引人注目的会议。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三千二百人,其中有自“五四”运动以来就驰骋在文艺战线上的老一代文艺家,也有最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大批新人。总之,从队伍来看,这是一支包括了我国自五四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在各种环境和各个岗位上锻炼出来的富有各种经验和才干的文艺大军。当然,如同人们都知道的,这也是一支在历尽林彪、“四人帮”制造的十年动乱之后的一支“伤痕”累累的大军。但是,惟具有“伤痕”,就愈加证明这毕竟是一支战斗过来的队伍,是一支既享受过各种胜利的喜悦,也饱尝过忧患和痛苦的、开始成熟的队伍。这一情况,给我们这次大会带来了为以前的历次大会所没有的特色,也将深刻地影响到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文艺创作的面貌。
茅盾在开幕词中指出,根据中国文联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一九七八年五月召开)的决定,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建国以来文艺战线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讨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任务和计划,修改文联和各协会章程,选举文联和各协会新的领导机构。”会议在发扬民主的情况下,经过热烈的讨论和协商,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这些任务。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向大会致祝辞。祝辞指出,“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我们的文艺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成绩是显著的。他在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所谓“黑线专政”的同时,称赞了在林彪、“四人帮”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十年里,广大文艺工作者所进行的抵制和斗争,赞扬了他们在战胜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中所做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对于粉碎林彪、“四人帮”以后三年来的文艺工作,则给予了热情的肯定。这样,祝辞就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对我国整个三十年来的文艺工作,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与估计。接着,祝辞阐述了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后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提出了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重要课题。祝辞指出:“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千秋大业。”“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文艺工作者,要同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政治工作者以及其他有关同志相互合作,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同各种妨害四个现代化的思想习惯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要批判剥削阶级思想和小生产守旧狭隘心理的影响,批判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克服官僚主义,要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和人民的革命传统,培养和树立优良的道德风尚,为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样,祝辞就在阐明新时期政治与经济建设任务的过程中,很自然地阐明了文艺工作在整个革命工作中所占的重要历史位置,以及文艺工作者在新时期所应肩负的光荣使命。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但这种服务的道路是十分宽广的;在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四化建设等方面,文艺工作和其他各条战线的工作有着根本的共同性,但在具体实现这一目标时,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在这个崇高的事业中,文艺发展的天地十分广阔”;而由于它的特殊性的存在,文艺工作在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和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等方面,“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文艺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证明,文艺的主要特征和社会功能,就是建立在这种广阔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的,忽视了这一点,就可能在指导思想上陷入片面性,甚至产生错误倾向。文艺作品是借助于广泛的形象手段反映现实生活的,它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和认识的途径、方式,以及它在四化建设和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必然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迂回曲折的。事实证明,文艺作品对于整个社会都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和渗透作用;愈是尊重文艺的特征和规律,愈能发挥文艺的社会功能。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必须使自己的路子越走越宽,必须不断地提高思想和艺术素质,“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祝辞从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以令人鼓舞的语言要求文艺工作:“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有多样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艺术爱好。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们的劳动、斗争及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这样,祝辞就从理论上进一步将文艺从“四人帮”逼进的死胡同中解放了出来,使之面临一个具有无限发展前途的新天地。对于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所应走的康庄大道,祝辞还作了这样简明、透辟的表述:“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素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此外,祝辞还阐述了发展新时期文艺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以及党领导文学艺术的正确方法。鉴于过去党在领导文艺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林彪、“四人帮”对文艺事业造成的严重破坏,祝辞特别强调文艺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这一论断,同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中所反复强调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也是为粉碎“四人帮”以后的文艺界开始出现的生动活泼的局面所证明了的。总之,祝辞是一篇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件,是指导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文学艺术的行动纲领。
周扬在大会上作了题为《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报告。周扬的报告在回顾了建国后我国文学艺术所经历的历程之后,提出了它在新时期的六项主要任务:一、要积极发展各类文学艺术创作,提高思想和艺术水平;二、提倡文艺要反映当前实现四化的伟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也要鼓励以不同形式、体裁和风格描写其它各种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三、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是社会主义农村的文化活动),使社会主义文艺进一步得到普及;四、进一步积极发展各兄弟民族的文化艺术,加强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五、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文化运动的实践及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发展我们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六、加强和扩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作家、艺术家的友好往来。
大会于十一月十六日作出决议:全体代表一致拥护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大会作的祝辞,讨论并通过了周扬的报告。决议宣告:“大会号召全国文艺工作者团结起来,同心同德,用最大的努力,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高表演艺术水平,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鼓舞人民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大会在完成各项预定任务之后,于十一月十六日下午闭幕。
这次大会,是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会议实际上规划了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蓝图;蓝图虽然还不是现实,但毕竟已经显示了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光辉前景。历史是不会重复的,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有时却会出现某种相似之处。三十年前,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形成了全国文艺界空前团结的局面。而这一次代表大会,则是在取得粉碎林彪、“四人帮”的胜利之后,在中国人民处于第二次解放的欢庆气氛中举行的,同样是一次会师的大会,团结的大会,处于这种历史气氛中的我国当代文学,将把一九七九年作为一个新起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今后前进的道路上会一帆风顺。实践已经证明,无论是科学或文学事业的发展,都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尤其是在文学这个十分敏感的领域里,斗争更加复杂。但是,道路毕竟已经打通了,只要我们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继续解放思想,同各种形式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我国文学一定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