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易研究会
[第四节 柳青创作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 柳青创作的艺术特色

  探索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是柳青创作的基本主题;除了他早期的短篇小说中出现过战士的形象外,从《种谷记》、《铜墙铁壁》、《狠透铁》到《创业史》,他描写的对象都是农民。柳青是一个热爱农民的作家。惟其如此,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农村跟农民过着一样的生活。在同农民水乳交融的交往中,他对农民的生活、思想、心理、气质体察得非常深细。在他的笔下,农村中各阶级、阶层的各色人物,特别是老一辈农民的形象,是那样朴实、生动、真实,同生活本身一样。柳青的一生,看的是农民,想的是农民,写的是农民,但并非以一个普通农民的眼光看生活,更不是那种以旁观者身份欣赏田园风光,单纯描绘农村生活风俗画的作家,而是以革命者的姿态,力图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探索农民的历史命运、思考农民的生活道路,作为自己艺术探求的目标。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总是把农民的生活放到历史变革的重大事件中去加以反映。《种谷记》故事的背景是陕甘宁边区刚刚兴起的生产互助运动;《铜墙铁壁》描写的是农民在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中的表现;《创业史》直接反映了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由于在重大的历史关头,人们的思想性格表现得最突出、最鲜明,因此,把这些作品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到农村各阶层的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脉络和行动轨迹。如梁生宝在解放战争中一定会象石得富(《铜墙铁壁》)那样英勇,今天他继承的是当年王加扶(《种谷记》)的事业。抗日战争时期的王克俭(《种谷记》)如果生活到社会主义时代,很难想象他不会采取郭世富的行动。柳青正是通过这样一些人物的描写,对他所热爱的中国农民应该和必定要走上一条什么样的生活道路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性的生活命题,作出自已深刻而独立的思考。尽管这种思考还带有时代和个人的认识局限,但作为一代作家所留下的这些思想财富,对后来者毕竟是珍贵的。

  柳青的这种创作态度和他为自己确定的艺术使命,给他的现实主义带来了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创业史》中表现得最为充分。第一,力求从历史的运动和革命发展中去观察现实、反映现实。对生活中出现的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的新的力量、新的事物、新的思想,作家尤其给以足够的注意。为了肯定和展示它们的前途,作家往往还赋予它们以理想的色彩。第二,决无旁观者那种冷漠的态度。在作品中,作家总是毫不隐蔽地表达自己对新事物的热烈的歌颂、对旧事物猛烈抨击的鲜明立场。这些特点使《创业史》通篇洋溢着革命激情,有一种激动人心的感情力量。当然,柳青的艺术方法上的这些特点,是逐渐形成的。从他的创作道路上看,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还没有完全摆脱旧现实主义的影响。在那里,能够看到不少跟作者要表现的革命现实相游离的没有意义的琐细的生活细节描写。《铜墙铁壁》克服了这种缺陷、但比之后来的《创业史》,则要逊色得多。《创业史》表明柳青的现实主义不仅成熟了,而且呈现了独特的色彩。

  柳青不仅在艺术方法上有自己的显著特色,而且在广泛借鉴中外优秀遗产和吸收散文、电影文学艺术表现上某些长处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实践还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是:

  画面的宏阔和笔触的细腻相结合。《种谷记》对人物肖像、生活场景的描写具有细腻的特点,但对历史生活缺乏整体的把握;《铜墙铁壁》对生活的概括力大大提高了,但一些需要细致刻画的地方又流于粗糙。作家终于在《创业史》中弃其所短,扬其所长,把两个方面集中起来。这部小说描绘的社会主活面面是那样宏伟壮阔,那样气势磅礴,仿佛是一股奔腾向前的洪流。可是,具体分析来看,洪流原来是由水滴组成的。柳青的手法是高明的,他不直接去描写轰轰烈烈的大场面,而是抓住生活的内部联系,以一个个人、一件件事的细致入微的描写,连结起来组成一幅扎扎实实又生气勃勃的历史运动的大画面。

  精确的描写和强烈的激情相结合。柳青具有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为了在《创业史》中写好进山割竹那些章节,他曾亲自进了一趟终南山。对生活的谙熟,使他笔下的人物,如郭世富、梁三老汉等,其相貌、神态、心理、行动,简直叫人觉得与实际生活分毫不差,仿佛这些人物不是他写出来,而是从生活中召唤来的。然而这些描写又饱和着作家不可遏止的激情。如写梁生宝换稻种时的赞美语调,写郭振山受批评害“病”时的谴责语调,写郭世富卖粮时的揭露语调,流露了作家强烈的爱憎情绪。此外,作家的革命激情还采取直接抒情和进行哲理性议论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方式也是柳青艺术风格的一个特点。

  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的风习色调相结合。柳青是个同革命一道前进的有着丰富革命实践经验的作家,他的创作总是跳动着革命的脉搏。随着作家的思想与艺术上的成熟,作品中的时代精神越来越高昂激越。这种精神是在对我们民族生活的描写中体现出来的。质朴的农民生活,醇郁的田园气息,关中平原的自然风光,陕北农村的风物人情,实在令人神往。它同时代精神浑然融为一体,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柳青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初学写作的人,一定要培养独创精神。从一开始就培养这种精神。……如果是独创,由粗糙可以变得细致,由水平低,可以变得水平高,到最后终于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来。”①他的艺术风格正是这样形成的。

  


To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