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田汉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 田汉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
田汉是一个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成熟的剧作家。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他的戏剧创作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建国以后,他继续保持并大大发扬了这种风格,使自己的剧作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如果说老舍戏剧的一切特点都与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联系在一起,那么,田汉戏剧的所有特点不仅与现实主义有密切关系,而且强烈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也深深地渗透其中。如果说郭沫若的戏剧主要是以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显示其艺术特点的话,那么,田汉剧作在同样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中,却透出它所特有的那种洞察生活底蕴的现实主义精神。田汉建国以后的成功之作,大部取材于久远的历史。不论是对传统剧目的创造性的改编,还是新编历史剧的创作,田汉总是用一个革命剧作家对历史的理解,去照亮古人古事,叫古人以新的生命出现在当代的舞台上;当他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对古代生活的描写之中时,他是严格地从历史的真实出发的,决不搞那种反历史主义的歪曲和伪造。《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等历史剧,在主题思想的提炼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作家理想和历史真实的统一,这种统一中所包含着的作家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研究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都有相当的深度,因此,这些戏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决无空泛、虚夸之嫌,而是那样有力地调动着观众和读者的想象,把漫さ睦废咚饕帐醯乩较质瞪缁嶂欣矗腥烁械秸媸悼尚牛玫骄窆奈瑁艿嚼返纳羁唐羰尽U饩褪翘锖核叩囊惶趵肪纭肮盼裼谩钡恼返缆贰?
洋溢在剧中的强烈的诗情画意,表现着剧作家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使作品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感染力,这是田汉剧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如果说老舍是以一个现实主义的小说家来写戏的,他的剧作以散文化的“白描”取胜;那么,田汉则是以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来写戏的,他的剧作浸透着诗的抒情性。这一点他和郭沫若有相通之处。当然,田汉剧中的诗情又带着他自己的风格。无论是《关汉卿》对狱中相会和芦沟桥送别情景的刻画,还是《文成公主》对女主人公一路经历的传奇性描写,以及《谢瑶环》对结尾托梦的渲染,都充满激动人心的诗情画意,把读者和观众吸引到一个或悲壮或优美或二者兼而有之的诗的意境中去,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和深刻的思想教育。在这种诗情画意之中,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被赋予一层绚丽的光彩。《关汉卿》第八场,关汉卿和朱帘秀作为“死囚”在狱中相会,这是全剧的高潮。此时此刻,人物的思想感情已经到了火山的爆发点上,也是全剧最扣人心弦的地方。剧作家紧紧扣住艺术家与人民命运的联系这一核心思想,造成笼罩舞台的强烈的抒情气氛。朱帘秀那一大段表明斗争意志和赴死决心的道白,充满诗一般的激情:
我从没有象这些日子这样活得有意思,我觉得我越来越跟大伙儿在一块了……我们也站在王著这一边,跟坏人一直斗到死。窦娥不正是这样的女人吗,她至死也不向坏人低头。我喜欢这样的女人,我也愿意象她一样的死去。瞧我还穿着窦娥的行头,跟窦娥一样的打扮,回头还要跟窦娥一样的倒下去。我一定也下会轻易倒下去的,汉卿,在倒下去以前我一定象窦娥一样的喊着,不,也许象王著一样的喊着:“与万民除害呀!”……
把这种诗情推向高潮的,是关汉卿狱中创作的曲于《双飞蝶》:
将碧血、写忠烈,
作厉鬼、除逆贼,
这血儿啊,化作黄河扬子浪千叠,
长与英雄共魂魄!
这支曲子总结了关汉卿的创作道路,写出了他决不屈服的“铜豌豆”性格,歌颂了他与朱帘秀在共同斗争中结下的高尚爱情:
都只为一曲《窦娥冤》,
俺与她双沥苌弘血;
提什么黄泉无店宿忠魂,
争说道青山有幸埋芳洁。
俺与你发不同青心同热,
生不同床死同穴;
待来年遍地杜鹃花,
看风前汉卿四姐双飞蝶。
相永好,不言别!
显然,这种文词优美、意境深远的诗句穿插于剧中,不仅十分适合于作品所表现的题材特点和人物性格,而且使整个剧情沉浸在浓厚的抒情气氛之中。在《文成公主》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如第四场文成公主在将过纳喇萨喇山时,作者借助于诗句的穿插,生动地、抒情地表现了她“伤心对宝镜,回首望乡关。一把思亲泪,挥成日月山!”的心情。以诗、歌、舞入话剧,是田汉喜欢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他运用得自然、和谐,别具一格,表现出艺术上的独创性。
田汉的剧作,在构思和剧情结构上,也有其显著的特点。有的剧作家的作品,是以人物塑造取胜,而不以情节引人。如老舍的剧作,几乎没有什么紧张多变的剧情,完全靠人物性格的生动揭示来抓住读者和观众的心。这是一种“平中见奇”的高超手法。而田汉的戏剧构思,却很讲究剧情的传奇性,并以此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他不是“平中见奇”,而是“奇里求妙”。当然,他决不脱离开主题表达和人物塑造的需要去片面追求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而是把传奇性建立在现实性的基础上。在田汉笔下,关汉卿的戏剧生涯、文成公主的远嫁吐蕃、谢瑶环的为民请命,都被赋予了一种引人入胜的传奇性,而这种传奇性正反映着生活本身矛盾斗争的复杂性。《关汉卿》紧紧抓住《窦娥冤》这出触动权臣的戏剧从创作、演出直至招来杀身之祸这条情节线索,把人民群众的冤、恨、反之情表现在一出戏的写、演、看的紧密联系之中,剧情环环紧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关汉卿、朱帘秀、王著等人物的性格,正是在这个富有传奇性的剧情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剧情的张弛与人物心理变化的波澜结合得恰到好处。在《文成公主》中,女主人公毅然斩断乡恩、舍弃“日月宝镜”、宝镜化作双峰大山的情节,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在怒江之岸射虎相遇的情节,都透过一层传奇的色彩,巧妙地刻画了人物的悲喜之情。田汉改编的传统剧目,如《白蛇传》、《金麟记》、《西厢记》等,也十分注意保持并加强原作剧情的传奇性,使原作的传奇性结构焕然一新。
田汉剧作的浪漫主义精神、诗情画意和传奇色彩这些艺术特点,除了与作者本人的诗人气质以及他所受外国优秀戏剧家(如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等)的影响之外,还与他对我国传统戏曲遗产的批判继承有着密切的关系。田汉不仅是传统戏曲改革的积极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热心的实践者,而且善于把我国传统戏曲中那些有艺术价值的东西运用到新作品的创作中,探索话剧的民族化和群众化的道路。田汉在这方面的成就,在建国以后的戏剧界,是首屈一指的。
田汉是一个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成熟的剧作家。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他的戏剧创作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建国以后,他继续保持并大大发扬了这种风格,使自己的剧作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如果说老舍戏剧的一切特点都与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联系在一起,那么,田汉戏剧的所有特点不仅与现实主义有密切关系,而且强烈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也深深地渗透其中。如果说郭沫若的戏剧主要是以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显示其艺术特点的话,那么,田汉剧作在同样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中,却透出它所特有的那种洞察生活底蕴的现实主义精神。田汉建国以后的成功之作,大部取材于久远的历史。不论是对传统剧目的创造性的改编,还是新编历史剧的创作,田汉总是用一个革命剧作家对历史的理解,去照亮古人古事,叫古人以新的生命出现在当代的舞台上;当他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对古代生活的描写之中时,他是严格地从历史的真实出发的,决不搞那种反历史主义的歪曲和伪造。《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等历史剧,在主题思想的提炼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作家理想和历史真实的统一,这种统一中所包含着的作家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研究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都有相当的深度,因此,这些戏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决无空泛、虚夸之嫌,而是那样有力地调动着观众和读者的想象,把漫さ睦废咚饕帐醯乩较质瞪缁嶂欣矗腥烁械秸媸悼尚牛玫骄窆奈瑁艿嚼返纳羁唐羰尽U饩褪翘锖核叩囊惶趵肪纭肮盼裼谩钡恼返缆贰?
洋溢在剧中的强烈的诗情画意,表现着剧作家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使作品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感染力,这是田汉剧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如果说老舍是以一个现实主义的小说家来写戏的,他的剧作以散文化的“白描”取胜;那么,田汉则是以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来写戏的,他的剧作浸透着诗的抒情性。这一点他和郭沫若有相通之处。当然,田汉剧中的诗情又带着他自己的风格。无论是《关汉卿》对狱中相会和芦沟桥送别情景的刻画,还是《文成公主》对女主人公一路经历的传奇性描写,以及《谢瑶环》对结尾托梦的渲染,都充满激动人心的诗情画意,把读者和观众吸引到一个或悲壮或优美或二者兼而有之的诗的意境中去,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和深刻的思想教育。在这种诗情画意之中,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被赋予一层绚丽的光彩。《关汉卿》第八场,关汉卿和朱帘秀作为“死囚”在狱中相会,这是全剧的高潮。此时此刻,人物的思想感情已经到了火山的爆发点上,也是全剧最扣人心弦的地方。剧作家紧紧扣住艺术家与人民命运的联系这一核心思想,造成笼罩舞台的强烈的抒情气氛。朱帘秀那一大段表明斗争意志和赴死决心的道白,充满诗一般的激情:
我从没有象这些日子这样活得有意思,我觉得我越来越跟大伙儿在一块了……我们也站在王著这一边,跟坏人一直斗到死。窦娥不正是这样的女人吗,她至死也不向坏人低头。我喜欢这样的女人,我也愿意象她一样的死去。瞧我还穿着窦娥的行头,跟窦娥一样的打扮,回头还要跟窦娥一样的倒下去。我一定也下会轻易倒下去的,汉卿,在倒下去以前我一定象窦娥一样的喊着,不,也许象王著一样的喊着:“与万民除害呀!”……
把这种诗情推向高潮的,是关汉卿狱中创作的曲于《双飞蝶》:
将碧血、写忠烈,
作厉鬼、除逆贼,
这血儿啊,化作黄河扬子浪千叠,
长与英雄共魂魄!
这支曲子总结了关汉卿的创作道路,写出了他决不屈服的“铜豌豆”性格,歌颂了他与朱帘秀在共同斗争中结下的高尚爱情:
都只为一曲《窦娥冤》,
俺与她双沥苌弘血;
提什么黄泉无店宿忠魂,
争说道青山有幸埋芳洁。
俺与你发不同青心同热,
生不同床死同穴;
待来年遍地杜鹃花,
看风前汉卿四姐双飞蝶。
相永好,不言别!
显然,这种文词优美、意境深远的诗句穿插于剧中,不仅十分适合于作品所表现的题材特点和人物性格,而且使整个剧情沉浸在浓厚的抒情气氛之中。在《文成公主》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如第四场文成公主在将过纳喇萨喇山时,作者借助于诗句的穿插,生动地、抒情地表现了她“伤心对宝镜,回首望乡关。一把思亲泪,挥成日月山!”的心情。以诗、歌、舞入话剧,是田汉喜欢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他运用得自然、和谐,别具一格,表现出艺术上的独创性。
田汉的剧作,在构思和剧情结构上,也有其显著的特点。有的剧作家的作品,是以人物塑造取胜,而不以情节引人。如老舍的剧作,几乎没有什么紧张多变的剧情,完全靠人物性格的生动揭示来抓住读者和观众的心。这是一种“平中见奇”的高超手法。而田汉的戏剧构思,却很讲究剧情的传奇性,并以此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他不是“平中见奇”,而是“奇里求妙”。当然,他决不脱离开主题表达和人物塑造的需要去片面追求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而是把传奇性建立在现实性的基础上。在田汉笔下,关汉卿的戏剧生涯、文成公主的远嫁吐蕃、谢瑶环的为民请命,都被赋予了一种引人入胜的传奇性,而这种传奇性正反映着生活本身矛盾斗争的复杂性。《关汉卿》紧紧抓住《窦娥冤》这出触动权臣的戏剧从创作、演出直至招来杀身之祸这条情节线索,把人民群众的冤、恨、反之情表现在一出戏的写、演、看的紧密联系之中,剧情环环紧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关汉卿、朱帘秀、王著等人物的性格,正是在这个富有传奇性的剧情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剧情的张弛与人物心理变化的波澜结合得恰到好处。在《文成公主》中,女主人公毅然斩断乡恩、舍弃“日月宝镜”、宝镜化作双峰大山的情节,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在怒江之岸射虎相遇的情节,都透过一层传奇的色彩,巧妙地刻画了人物的悲喜之情。田汉改编的传统剧目,如《白蛇传》、《金麟记》、《西厢记》等,也十分注意保持并加强原作剧情的传奇性,使原作的传奇性结构焕然一新。
田汉剧作的浪漫主义精神、诗情画意和传奇色彩这些艺术特点,除了与作者本人的诗人气质以及他所受外国优秀戏剧家(如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等)的影响之外,还与他对我国传统戏曲遗产的批判继承有着密切的关系。田汉不仅是传统戏曲改革的积极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热心的实践者,而且善于把我国传统戏曲中那些有艺术价值的东西运用到新作品的创作中,探索话剧的民族化和群众化的道路。田汉在这方面的成就,在建国以后的戏剧界,是首屈一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