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易研究会
[第一节 创作道路的新阶段]
第一节 创作道路的新阶段

  老舍(一八九九——一九六六),原名舒庆春,又名舒舍予。他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兵(满族士兵)的家庭里,从小就尝受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早年贫寒清苦的生活境遇,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舍是五四以来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爱国作家。他的创作道路经历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

  解放前,他抱着小资产阶级反压迫求解放的革命要求,投入新文化运动的阵线。他对城市下层市民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验。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等作品,以深刻的现实主义方法,暴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对劳苦大众特别是城市贫民的悲惨生活,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尽管他当时还看不见苦难人民的真正出路何在,作品的色彩和基调显得相当灰暗和低沉,但是透过他那嘻笑唾骂的笔墨,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态度的严肃,他的正义感和温暖的心,以及对祖国的挚爱和热望。”①

  新中国的诞生,为老舍的创作道路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一九四九年十月,在美国讲学已逾三载的老舍,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召唤下,搭上了归国的航船。回国后,一个新的广阔的天地展现在他的面前;党和人民对文艺事业的要求,鞭策他努力改造自己,以积极热情的创作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一切给了老舍以新的艺术生命。他说:“二十多年来,我的思想、生活、作品都始终是在小资产阶级里绕圈圈。”“我必须加紧学习,加紧矫正小资产阶级的偏爱与成见,去参加工农兵的斗争生活,以期写出为工农兵服务的作品。”②这个创作道路上的大转变,正发生在他五十岁的时候,所以他把这叫做“五十而知使命”。

  老舍是建国以来最热情、最勤奋的老作家之一。他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一面积极地投入各项社会活动,担任一些文艺团体的领导工作,一面以高度的创作热情,进行勤奋刻苦的写作。他担任过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在党的领导下,他在团结作家、艺术家以及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他在创作上,不仅成果丰富,而且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显著的提高。他的文学成就,解放前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解放后则主要表现在戏剧创作方面,在建国后的十七年当中,他写了二十多个剧本,其中大部分是话剧,也有歌剧和改编的戏曲剧本,他甚至还做过将传统戏曲剧目改编为话剧的尝试。他总是积极热情地以戏剧创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并尽量使自己的创作与现实的发展取得统一的步调。开国不久,他以话剧《龙须沟》真实地反映了人民大众对新社会的热爱;在“三反”、“五反”运动中,他写了反映这场运动的话剧《生日》、《春华秋实》;公安部长罗瑞卿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揭露了大骗子李万铭一案,他立即写了讽刺剧《西望长安》;人民宪法的公布,成为他写作《茶馆》的最早的触媒;“大跃进”中,他一连写了三个歌颂当时新人新事的喜剧。他的话剧《龙须沟》、《茶馆》、《女店员》和儿童剧《宝船》等,受到读者和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在当代文学史上发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龙须沟》和《茶馆》,是体现老舍戏剧创作的艺术水平和艺术风格的代表作。此外,他还根据在朝鲜战场上的所见所闻,创作了反映志愿军战斗生活的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在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上,他也有一定的收获。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是一位大众通俗文艺的热情作者,写过不少鼓词、快板、相声等曲艺作品。因此,老舍不仅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而且被誉为“文艺队伍里的一个劳动模范”①。老舍是一位饱经旧社会忧患和苦难的爱国作家,把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与对新社会的热情歌颂紧紧结合起来,是他跨入自己创作道路新时期以后,观察生活、提炼主题的根本特点,形成了他的作品的新的基调。诚然,在这一时期,老舍面前摆着一个巨大的矛盾:要描写新的世界、新的人物与对这新的世界、新的人物了解不多、体会不深的矛盾。建国以后的十七年,他正是在努力克服这一矛盾的艰苦历程中前进的。在这个历程中,党的文艺路线,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和教导,鼓舞着他不断突破自己世界观和生活积累上的局限,把新的生活、新的人物、新的主题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

  在这个新的转变中,他没有割断自己创作道路的传统性。他是一位“老北京”,特别熟悉和善于反映城市人民的生活。周总理鼓励他“多写他自己熟悉的北京,写北京的变化”。老舍正是这样做的,他的作品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生动地反映了北京人民生活的变迁史。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六十多年的历史生活,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这三个革命阶段,在老舍现实主义的笔下,从市民生活这个侧面,得到了真实生动的反映。老舍正是通过“写北京的变化”,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憎恨与对新社会的热爱。

  建国后的十七年,是老舍的世界观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逐渐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他世界观改造上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都在他的创作实践中表现了出来。他对新生活是热爱的,是坚信社会主义道路的。尽管他世界观的转变不能说已经基本完成,但他那种积极、热情、认真的态度,是十分可贵的。但是,这位贡献卓著的优秀的人民艺术家,在十年动乱刚刚开始时,就被迫害致死了。

  


Top  返回